莱芜大葱又名黄葱,最早的大葱种植历史记载,多数是在现在的“汶河两岸”,故有“汶水两岸飘葱香”的美传。
由于历史沿革和发展,莱芜大葱如今种植较多的集中在山东青州市和莱芜西北方向。大葱是山东省莱芜市地方品种,是我国北方主栽培品种之一。该品种植株高大,生长势强,一般株高90厘米左右,在高肥水条件下,植株高达1米以上。叶片大而肥厚,叶长20~25厘米,宽2.2~3厘米,叶色深绿。茎秆粗壮,分枝较少,一般每株可分生10~12个分枝,多者可达20个以上,属于疏苗型。
莱芜大葱根茎葱球数较少,葱球肥大,其上节稀而少,多呈单层排列,生长旺盛时,亦呈双层或多层排列。根茎外形美观,刚收获的鲜葱黄皮、黄肉,经贮藏后呈灰土黄色,辛香味浓,辣味较片葱略淡,纤维少,商品质量好,产量高,一般单株重约800克,重者可达1500克以上。通常每667平方米产量为3000千克,高产田可达4000~5000千克。实行双膜、秋延迟保护栽培的亩产达7000~8000千克。近年来,由于该品种产量高,出口销路好,颇受群众欢迎,种植面积不断扩大。
用途:
莱芜大葱用途广泛,不仅可以用于调味、腌制、糖渍,也可以加工葱汁、酿制葱酒、提取葱油,还是重要的制香原料和药材。故古人曾誉之为“御湿之茶”、“蔬中拂士”。《本草纲目》中有“葱辛、微温、无毒”、“除风邪寒热、益脾胃、散风寒、止呕吐、治反胃”的记载。民间有“冬吃萝卜夏吃葱,不劳医生开药方”的说法。葱芽还可做馅和炒食。
市场发展:
莱芜市从事大葱贮藏、购销、加工等各类企业达400余家,以加工为主,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发展到24家,区域重点企业发展到11家,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,年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,约占莱芜市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0%。大葱已成为莱芜市主要农业经济收入来源之一,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%左右。四是科研基础优势。近年来,莱芜市对大葱进行了一些列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,先后在新品种选育、高产栽培、标准化种植、病虫害综合防治、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。“十五”以来,莱芜市累计取得大葱研究成果15项,获各级科技进步奖达10余项。莱芜市农科所利用生物工程技术,培育的辐育1号大葱葱丝少,肉细而脆,抗逆性强,平均亩产鲜葱5002.5Kg,同等条件下较莱芜大葱增产18.7%。
(来源:中国葱网(
www.jiang7.com))